查看原文
其他

14年高铁旅游升腾史:疫情之下及之后如何再出发?

周易水 品橙旅游 2023-01-23


【品橙旅游】2021,随着国内旅游市场的逐渐恢复,高铁旅游正密集发力,多地还开启了以旅游主题的高铁专列。如广西启动“百趟专列游广西”、四川启动全国首趟“熊猫”主题旅游专列、湖南斥资276亿打造全新“旅游高铁”……


当前,高铁旅游正为国内游的恢复打通交通大动脉。而中国高铁自从诞生之日起,就与旅游天然结合在一起,14年的发展历程,相互激发,也在不断完善产业形态和内容。有数据预测,2025年乘坐高铁人次将超过30亿人次,其中旅游人数将过半。



1

呼啸驶过14年:从“高铁旅游”到“旅游高铁”


2008年8月1日,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内地第一条设计时速达350公里的高速铁路。自此,中国高速铁路迈入快速发展阶段。截至2020年底,我国高速铁路运营里程达3.79万公里,居世界第一,“四纵四横”高铁网提前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加密成型。


事实上,从高铁诞生的那一年,旅游业就力图搭上这趟顺风车。在2008年京津城际高铁开通后不久,天津旅游市场迅速作出反应,推出津城新貌游、海河风光游、滨海新区游、山野名胜游、民俗文化游等20条旅游观光线,开展了“乘高铁、游津城”的商贸旅游活动,各旅行社积极组织招揽中外旅游团队。


当年中秋三天假期里,天津市各大景区景点共接待中外游客120万人次,呈现大幅增长态势。假日期间,从北京至天津的城际列车几乎趟趟满员,“乘高铁、游津城”的旅客达10万人次,其中70%以上是来津观光购物的北京游客。


可以说,高铁旅游甫一出现,就成了旅游市场的新兴亮点。


2009年12月26日,京广高速铁路武广段开通运营,首次打破中国铁路春运瓶颈,也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


武广高铁开通恰逢春节前夕,对沿线旅游业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据统计,2010年春节黄金周,广东来武汉的旅客突破3万人次,广东游客数量日均占武汉景区接待客总量的80%,同比增长160%。武汉市春节期间共接待旅游团队351个,其中乘坐武广高铁来的的旅游团就有200多个。


但与京津城际高铁有显著不同的一点是,早在武广高铁开通前,两地的旅游部门就开始提前谋划,相互组团、提前宣介揽客。比如,湖北省旅游局在高铁开通前夕专程组团赴广州,以“体验世界速度、感受楚风汉韵”为主题,推出十大主题旅游活动,对组团来湖北旅游的广东旅行社还拿出一系列优惠政策。广东多家旅行社则提前一个月左右就开始组织武广高铁开通首日出发的旅游团,收到热烈的市场反响。


从“迅速跟进”到“提前谋划”,虽然时间上相差不远,却反映出产业思路的显著变化,也印证了高铁旅游巨大的吸引力。


©摄图网


随着高铁旅游的快速发展,一个新名词开始频频出现在媒体中,即“旅游高铁”。它更多指向的是在高铁的规划、建设、运营思路中,提前考虑旅游的因素,将旅游资源、旅游线路、消费者旅游习惯等因素融入高铁建设中,打造一条为旅游业量身定制的高铁线路,展现出铁路系统和旅游系统双向汇合,进一步深入挖掘高铁的旅游动能。


这些年,出现了不少独具特色的旅游高铁。例如,连接四川省成都市与贵州省贵阳市的“成贵高铁”,被誉为“我国第一条旅游高铁”,也被网友们戏称为“连接两大吃货城市的高铁”,跨越云贵川三个旅游大省,经过的5A级景区有26家,4A级景区有386家。


连接浙江省杭州市与安徽省黄山市的“杭黄高铁”,沿途经过西湖、西溪湿地、千岛湖、古徽州、黄山等七个5A级风景区,超过五十个4A级风景区,可以说是一条专为旅游者打造的高铁线路。


还有更多的旅游高铁在规划建设中。例如,连接张家界与海口的“张海高铁”,连接成都与昆明的“成昆高铁”,东北地区经过长白山的“沈白高铁”等等。


从“高铁旅游”到“旅游高铁”,体现的是旅游与高铁在相互促进中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走出的一条共赢发展之路。


2

千里挺进目的地:激活主动脉后的三大突破


从武广高铁开通起,“高铁旅游”这一概念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高铁与旅游密不可分的关联、相互促进的融合,以及良好的市场效果,都让人对高铁旅游的前景充满期待。


在十几年的发展历程中,高铁旅游不负众望,逐步成为拉动目的地旅游市场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尽管市场手段并不丰富。


作为一个标志性事件,2016年,中国(长三角)高铁旅游联盟在浙江成立。这是国内首个由铁路部门发起并主导的旅游联盟组织,标志着长三角高铁旅游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该组织依托长三角地区丰富的高铁网络资源,推动长三角地区旅游一体化发展,力图实现“把旅客变成游客、 把游客变成旅客”。


从高铁和旅游系统的反馈梳理,整体而言,高铁旅游在挺进目的地的征程中,主要实现了三个方面的突破。


一是目的地旅游资源被激活。许多地方旅游资源丰富,但由于交通不便,多年来“养在深闺人未识”,了解这些旅游资源的游客并不多。但高铁开通后,这些旅游目的地借助交通便利的契机,加大宣传力度,降低了揽客成本,激活原本沉寂的旅游市场。有研究表明,在我国开通高铁的省份比没开通高铁的省份增加约20%的外国游客数量和25%的旅游收入。


二是游客出行兴趣显著增加。交通是影响出行者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高铁以其快捷、舒适的特征,吸引了大批旅行者,激发人们出游的兴趣,增加旅游频次,延长逗留时间,带动旅游消费。


三是深刻影响了旅游产品形态。高铁进一步促进了散客自由行的发展,旅游者可以根据密集的高铁班次,更加自由、灵活地确定旅游时间和路线,更方便地预订车票,进而自主定制旅游活动。在短途旅行中,高铁的舒适度、安全性高于道路客运,因此备受青睐。在长途旅行中,相比于航班,高铁的准点率更有保障,也因此受到欢迎。此外,高铁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高度集中的假日旅游经济,使周末乃至平日的长距离旅游也成为可能。尤其是周末短途旅行市场,在高铁时代得到爆发式增长。


©摄图网


3

疫情之后:“高铁”与“旅游”如何更好共舞?


疫情之后,可以预见,不论是高铁旅游,还是旅游高铁,都将在高质量发展的价值导向下、被宏观大势确立的“以内循环为主体,促进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有一番作为。


然而,近些年,“高铁”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并不总是其乐融融,也面临着诸多痛点。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产品形式较为单一、服务体系不丰富、配套设施不完善、资源整合力度不足等缺陷,尤其需要加强高铁沿线旅游产品设计、提升相关服务水准、加强信息化智慧化手段、加快相关宣传营销方式升级等。


对于更长远的未来而言,从产经逻辑来看,还应坚持三个基本逻辑。


一是遵循市场需求逻辑。游客对旅游交通出行的需求不断细分,只有精准把握高铁游中的行李寄存、租车、景区串联、美食、购物等个性化需求,才能获得让企业、目的地获得更好的回报。铁路建设投资巨大,尤其需要警惕盲目跟风建设,对规划线路沿线的旅游资源和旅游需求作深入调研,真正做到巧借东风。


二是遵循产业联动逻辑。既要遵守铁路建设运营的规律,又要把握旅游营销的规律,要双方共同合作,加上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在较为成功的高铁旅游案例中,都离不开政府部门与各类市场主体的共同参与、相互配合。


三是遵循创新求变逻辑。人们的出行需求与旅游需求都在不断改变,高铁旅游既需要适应需求变化来创新服务,也应该主动求变以引导需求。同时,对高铁旅游来说,在线路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服务的创新应努力开拓更大的空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